地調院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以提升地質技術人員技能本領為根本,增強地質技術人員責任感和使命感。8月16日,地調院在相山礦田如意亭地區開展了地質物探實測剖面技能競賽的野外數據采集比賽。大隊長湯國平出席競賽活動并致辭。大隊總工程師張運濤、副總工程師謝國發、總工辦主任吉高萍、大隊工會副主席蔡小華、大隊團委李燦到現場指導。地調院50余名技術人員參加此次競賽活動。
湯國平在致辭中指出:“鈾礦地質要有進展”是年初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宋斌對我隊發展提出的五點殷切希望之一, 在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又將全局“鈾礦地質工作”進行了重點調研。目前,大隊承接的局“鈾礦資源儲備及找礦突破實踐”地質勘查專題及“兩山一帶”數據庫建設正在扎實推進中。鈾礦地質承載著我們隊的初心和使命。“高擎核大旗,做好鈾文章”是我們隊義不容辭的責任。此次崗位技能比賽活動,是一次團結協作、交流經驗的機會,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湯國平希望大家賽出成績、賽出水平,達到以賽促練、以賽促學、深化對相山再認識、提升工作能力的目的,為鈾礦地質工作打牢技術基礎。

圖為湯國平致辭 陳巖 攝
地調院高度重視本次比賽活動,成立了競賽小組,組成了專家評委。比賽將技術人員分成6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體比賽,按照規范要求實地測量一條比例尺1:1000、長約 700 米的地質剖面。比賽包括野外共同采集數據和室內個人根據野外采集數據繪制實測剖面圖。
競賽前期,每小組的成員對《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程》《區域地質圖圖例》《硬巖型鈾礦探礦工程地質物探原始編錄規范》規范、規程以及相山礦田地層及主要巖石地質特征等進行認真的學習。
比賽現場驕陽似火。如意亭叢山蔥綠,溪水潺潺。參賽小組成員著裝統一,個個士氣高昂。依照參賽順序,隨著一聲“比賽開始”,第一小組的4名技術員,將攜帶工作用系列工具置于地面、物探儀器現場校正均接受考評專家檢查后,再進入剖面測量的起點,展開 GPS儀定點讀坐標、高程,拿測繩定間距、羅盤測繩測方位、坡角、測量巖層產狀,觀察判定巖層、巖性、構造,巖石取樣,伽瑪總量測量等系列數據采集及記錄工作。當第1小組行進100米后,第2小組再進入起點,開始地質剖面實測。其后各小組依次跟進。

圖為儀器校正 陳巖 攝
圖為測量導線方位 陳巖 攝

圖為GPS校正 陳巖 攝
現場一聲聲“把測繩拿緊”“方位”“傾角”“產狀”“凝灰巖”“流紋英安巖”“巖層寬度”等專業術語不時入耳;烈日下,地質人員或站、或蹲、或伏進行測量、記錄的身形,三三倆倆在一起相互簡短交流場景映入眼簾;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選手們嚴謹、專注、一絲不茍工作勁頭深得現場評委和前來學習的地調院職工們的好評。
經過三個多小時連續作業,各小組完成了各自己實測剖面數據采集任務。隨后,比賽將進入個人根據野外采集數據繪制實測剖面圖階段。

圖為參加活動人員合影 陳巖 攝
通過這次比賽,技術人員對相山礦田地質特征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使用執行規范有了深刻的了解,增強了各專業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精神,對引導和深化該院技術員立足崗位、學習技術、勇于奉獻、實現找礦新突破有著深遠的意義。
|